回到主页

魏震:贝壳的时间形状

艺术家驻留日志

broken image

艺术家国际驻留项目是梵高故居基金会全年持续进行的核心项目。在一段指定的时间里,被梵高艺工厂和皇家绘画学院选中的艺术家在故居里生活和工作,利用伦敦这所城市和哈克福德路87号的历史来制造和创作作品。

 

At the core of the Van Gogh House's programme are our artist residencies, which occur throughout the year. For a designated period and supported by our partner Royal drawing school, the selected artist lives and works in the house, drawing on the history of 87 Hackford Road and the city of London to produce and create work.

本次驻留时间

2019.10.2-11.23

伦敦梵高故居/苏格兰Dumfries House

驻留展览时间

2019.11.10-11.22

梵高艺工厂(伦敦)

艺术家--魏震

broken image

1988生于乐山

2011毕业于四川大学油画系

2012-2014游学欧洲

2014 旅居越南,柬埔寨

2013开始《林中空地》和《读者》系列作品

2017年加入四川大学美术馆学术部

四川大学美术馆学术部策展人,项目发起人

活跃于在地性项目艺术领域

创作思索极为多元化的跨界融合作品

作品以多种不同材质的绘画、装置、行为、影像及剧场等形态呈现

通过一系列的艺术项目探讨个体感知以及历史文本与当下生活的边界

曾在巴黎,伦敦,上海,波恩,邓弗里斯,镇远,成都等地驻留和创作。

刚刚回到中国,成都,杂乱的工作室。并没有太去想整理些什么,因为待到13个小时的飞行,完全将我的感冒激发了出来。但是正好驻留方需要尽快整理一个资料发给他们。于是也很庆幸可以有机会将这次远行一一梳理。
梵高故居基金会外景
夜晚的梵高故居,从房间看花园和工作室
梵高故居,对于大多数接受过西方美术史的中国学生来讲都是一件带有强烈吸引力的。经过梵高基金会的线上线下的数次筛选很荣幸获得了这次驻留机会。也是梵高故居基金会在花费了8年时间维护和翻修过后的首次驻留。先开始或许也是很放空的一种状态,因为从过年开始就因为不同的创作,展览和项目一直都很投入,正好这次两个月的行程也可以给自己抽离出一个新的状态。 在机场因为超重扔出了一大堆衣服之后还是选择留下了《未来简史》以及三块砖厚地《生活与命运》和我一起渡过两个月的时光。最近的新闻都是环绕着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香港游行上,更是想出去透口气。

 

爱丽丝,梵高故居基金会伦敦馆长王丽薇和小皑将一切都安排的非常充实,和预期的完全不同。这是第一次到伦敦,一切都很新鲜,红色类的砖形成了主色调,随之而来的梵高故居,梵高艺工厂,皇家绘画学院,皇家艺术学院(RA),Frieze London,泰特,环保的大游行占领了特拉法尔广场,依旧在休整的大本钟和换了颜色的伦敦桥……大英博物馆,伦敦皇家歌剧院,城市雕塑,国家画廊,佳士得的展览,艺术家工作室,以及 Eilleen Hogan女士的个展和皇家绘画学院和3812举办的李磊先生的绘画讨论会,梵高基金会举办的Kate Bright女士的个展等等填满了伦敦的时间,但是对于我而言是学习,看和交流,但是在伦敦塔桥不远处的泰晤士河床上密密麻麻布满的贝壳和石头让我和同行的吕小帅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质感。
朝阳 梵高故居的床
Frieze London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泰晤士河上的装置
皇家绘画学院和3812gallery主持的李磊先生的研讨会后的午餐
梵高故居基金会主办的 Kate Bright 个展

而在同一地点我们两说关注的点也完全不同,他更喜爱石头:亨利摩尔一样的石头似乎加个底座就可以成为一件不错的作品。而我更在意于被河水和阳光塑造的残缺的贝壳 :时间,流水,坚硬,光滑,残缺,富有肌理是给我的第一映像。而朋友们说这么厚的贝壳多半并不是生长在泰晤士河,多半是来自于餐馆和食客们。吃完后,丢入了河中。而这些剩下的贝壳也成为了之后作品的源头。

布满石头和贝壳的河滩会在退潮后显露出来

而每日居住的梵高故居中的一面墙壁也是吸引到了我的注意:馆长王丽薇说,是她第一次尝试将之前故居的地板(也是富有肌理和纹路的)修复后一块一块又拼接起来放到了墙上,创作中拼接的构图就从中汲取了灵感。

王丽薇馆长将地板放到了墙面
创作对于我而言总是很纠结的一件事情,但一旦放手开始去尝试,去做,过程就会变得坚决而果断,甚至是有些武断。   一到画布上来,一切都变得很随意:用了很轻松的状态去描绘了贝壳的纹理,也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构图,一块块剥离开又一块块合并,可以说是非常传统的种绘画创作方式。更多的是去描绘我眼中和感受到的贝壳,也是一种很私密的创作状态。一张张的作品开始以书写的速度,链接着这一系列的绘画草图,慢慢覆盖了梵高故居工作室的墙面。然后带上新准备好的材料,水彩,丙烯,铅笔,排刷,油画棒,10*1.4m的fabriano,10*1.5m的waterford。途径了整个英格兰去到更北的驻留地:Dumfries House.在这里准备将手上的草图深入完成。
梵高故居工作室创作的草图
小皑带我们去的纸仓库,有一种Duchan的纸非常好
而第一天刚刚下火车见到Janet,很快新的东西又刷新了我本人的认知。她在车里给我们大致介绍了这里的情况,一路上是长长的犹如大卫霍克尼和康斯太波尔笔下的风景。Dumfries House的红杉:250年前的欧美快递,装饰着苏格兰显赫家族的门楣,成为这里的花园和大地。这里的座椅链接起的是当时遥远的日本,那里最优秀的沙发制作工匠。地毯之上覆盖着地毯,褪色的天顶画被重新描绘,每一件房间的饰物在这里都价值连城,而方尖碑上布满的鹿角,指向了他们显赫的地位。
通往Dumfries House的道路
250 年前从北美洲运来的红杉
很荣幸也受到了查尔斯王子的来访,他很礼貌:“May i coming?”彬彬有礼的一位老爷爷,白头发和胡子都修剪的很整齐,黄绿色的西服,黑绿格子的领带以及一个类似苏格兰旗帜的胸针。跟他聊到了关于这次驻留的一些情况,以及最近正在着手的泰晤士河贝壳绘画和刚刚做完的一件和他的家:Dumfries House 相关的作品。 “这是一座中国桥。嗯?中国桥?但是看起来很日本呢!” “英国茶居然他们还要加牛奶和糖,不过您知道它也不完全是英国的茶” “这个河水也是像茶的颜色,上面的还有泡沫” “啊,这个照片就是1899年刚刚设计的中国桥,不过它在2016年才建好” “不过您也知道,对于我来说,我的社会和家庭看起来很中国,但是从小我们的教育有一大半都是来自于西方的,所以或许我也并不是个完全的中国人” “中国的桥并非完全的中国模式,英国茶也非完全的英国,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从小也是接受了大半的西方教育,一如中国的谚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那是在一个下霜结冰后的早上,一切似乎终于连贯起来了,于是决定去到中国桥下的河流中完成这件作品:“在中国桥下喝一杯英国茶”(drink a english tea under the chinese bridge) 过程:水温接近0度,夕阳,端着英式茶杯,走到河中间的中国桥下,舀一杯河水,喝完,把茶杯留在河中间的石头上,离开。
Prince Charles 来访时正在进行的绘画
1899年的Chinese bridge 还是很具有中国风的
Drink a Chinese tea under the English Bridge
而更加强烈的感受是来自于期间的一条报道:“警察接到报案发现了一具卡车中载有39具尸体,初步判定是中国人”(2004年依旧是中国人,偷渡客,有多人被淹死在了拾贝的海滩上。)他们支付了数额不等的巨额偷渡费用,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但却来到了一个并不欢迎他们的国度。而或许是机会不同,或许是从事的行业和生活的背景,他们和我就在第一次进入英国的时候所面临的是如此的不同。面对着新的信息和感受,之后完成了两件新的作品(来自于这条39人死亡的新闻所链接到的拾贝者死亡事件)影响到了我接下来的一张绘画,我似乎幻想着,我手中正在描绘的艳丽而轻松的贝壳或许就是这些拾贝者所捡拾的。(不过后来王丽薇告诉我他们捡拾的应该是另外一种)没有办法再轻松和愉快的状态下继续描绘之前的感觉。转而是一种纠结,思考,以及“被撞了一下头”,于是放弃了爱丁堡的行程回到伦敦,爱丽丝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画室,之后用了不间断的一周时间完成了这张红色贝壳: 对于细小的肌理的观察方式,或者说将一个贝壳翻转着,在手心里,变化着角度不断的观看,然后细细的品味,将每一个微小的感受通过画笔呈现在纸上:观看,物,画面,手的动作,眼睛的观察状态,细节的描绘,处理的方式,继续的观看,继续的绘画,行走,旋转,高处观看,底触观看,左边,铅笔的描绘,东方,巨大的笔触,颜色?红色或者是黑色?流淌的血液是应该凝固还是喷涌而出……在粉笔又或者是排刷间做出选择,登上沙发,或者是壁炉,弯下腰或者是坐在地板上,飞快地运动,焦灼的塑造,耐心的勾勒,重要的点降临于毫不起眼的线段,而渺小的浅色充满空白的高光,关于绘画,我们还可以如何呈现?重要的呈现又在于何处?于是我们继续翻越,打坐,矗立在画面之中,在一个个不同的变换间缓慢的,又或许流淌着将形态呈现而出……
在工作室地面的红色贝壳
Time Shapes 驻留双人展海报,梵高艺工厂(伦敦)
Time Shapes 展览现场,梵高艺工厂(伦敦)
展览现场,梵高艺工厂(伦敦)
展览之后,更多的交集和信息 之后从久在英国的朋友口中更多的了解了他们身上发生在这个资本主义的起源地的故事:在有坐直升机上课的孩子和满地的限量版挎包。被黑人老师种族歧视的朋友,以及因为歧视而患上严重抑郁的。因为歧视而不得不向朋友求助,以及被工作伙伴嫌弃的状态。每一个人都生动的描述了他们在这个国家所遭遇到的一切,而这些对于从未来说英国的我来说,之前并没有太直接的体会到,而在一个阶级和种族问题如此严重的国家真实的给我补了一次课。这次驻留只是一个片断,而微小的贝壳看上去确实无关于这个世界,它太渺小了,数量巨大,又被习以为常的对待。而这次更关乎于自身一次远离母土的际遇,情感和随感,这些看似已经完成了,而之后工作的碎片将会继续。将更深的去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而之后我自身会如何去尝试以及将我所感受到的世界呈现出来。
被环保主义者占领的特拉法加尔广场

在此非常感谢这次驻留的发起人爱丽丝女士和王坚先生,查尔斯王子,皇家绘画学院,Eilleen Hogan,王丽薇, Janet Casey,王小皑,Ludovica Penelope, 雷佳, 上官凯莉的无私帮助,以及熊宇先生和彭肜教授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