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X设计X心理】
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
2021年9月24日,“你好 你好吗”联合展览在四川大学美术馆拉开帷幕,这是【艺术X设计X心理】跨学科实验艺术项目第一回展。此项目是在四川大学学科建设的指导下,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美术馆、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艺术与医学健康研究中心共同促成。
该项目将分为3-5个阶段,从2021年4月23日的项目座谈会开始,到展览的落地,是项目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实验”,即艺术家、设计师从自身的创作直觉、思维和视角出发,在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参与查房、与医生讨论创作方案后进行实施,在第一阶段中可以不断修改创作方案、实验,并初步验证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方式多样、成果形态不限,项目的参与人员将从实际的临床现象出发进行实验性创作。其中艺术家上官凯莉和魏震选用AVG课程中的绘画游戏工作坊介入艺术疗愈。
绘画游戏工作坊采用了多种方式让病友能非常快速地进入到自我的表达状态,将自己的内心状态描绘在画纸之上。而主治医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友的具体状态,对其病情进行更好的分析。通过工作坊可以表达出很多病友平时无法或者不愿意通过语言沟通来表述的内容和情感状态。而不同的绘画游戏也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打开病友的精神世界和感知世界。
艺术家:上官凯莉 魏震 临床学术支持:张骏 协调:寇晓敏 余建英 余良明 时间:2021年5月-2021年7月 地点: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精神重症监护病房(PICU)
张骏教授点评:魏震与上官凯莉在PICU病房开展的多次绘画工作坊,分别采用了很颇有创意的方式促进患者在团体中通过绘画进行内心体验表达,打破了一些病友不愿意画、害怕画的心理屏障,比如通过共创绘画、触摸身体时绘画、音乐下的绘画、剪辑报纸信息获得灵感绘画等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通过这些画,能够让患者发现了自己的潜意识力量,在病友分享交流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让医生护士更好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精美的尸体》
通过不同的病友和医生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的新人物形象,再各自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去描述一个故事。往往病友会加入他自己的故事或者情感在其中,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连环画。医生在整个过程中或许可以找到某些病因,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病友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的想法,这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了助力。
《触摸的绘画》
从病友的另一种感官出发,通过对于触觉完整的描绘,将自己的形象重新以绘画的形式投射到纸面上,这是关于自我并未常涉及的触摸。无论是对于病友、医生或者他者而言,都将会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病友,是从另一角度展开的深入认识。
《文字解构》
在报纸上选择5-10个文字或词语,用线条将这些单词连接,形成一定的形状或图案,再将这个图像画到白纸上进行重复、放大、旋转等艺术处理,将白纸分割成了不同的块面,再填充文字,最后在负空间中涂上颜色。由于词语和图案都是随机选取和形成,任何偶然事件的形成都存在着必然结果。
《黑白拼贴》
在完整的大纸上用黑白两种颜色形成不同的标记、模式和形状,再将图案分割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分享所有的素材纸片,用病友和其他人的纸片拼贴到一张新的纸上。病友所做的拼贴图像是对日常生活和诗歌的回应。
《互述互描》
参与病友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其中一人对自己的搭档讲述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从细节描述到整体;另一个人将听到的场景描绘在纸上。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否不可描述,是否不想描述,对方能否接受,能否呈现,这每一层都是一个挑战。
《声音绘画》
将纸折成八个格子,根据八个不同风格的声音,用炭条画出声音的节奏或者印象,选择炭条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不同的肌理状态。病友重复听一首曲子,描绘整体的感受。经尝试,我们发现美好欢快的调子更受青睐。
艺术家对PICU的印象:
魏震 有一个可以关注和治疗心理疾病的休息之所。(虽然只有两周)
上官凯莉 一个有爱的地方 从第一次查房,近距离的接触不同类型的心理患者,我首先是紧张期待,然后是好奇疑惑,到最后是理性坦然。我注视着医生对患者的询问关心,感受着患者的情绪变化。住院的患者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数是在生长的过程中对爱和关注的缺失。完全封闭式病房,没收手机,定时的一日三餐,公共区域有书籍,有基础的运动设施。看似封闭的空间,我却有些羡慕这样强制的简单生活,也许内心生活会更加平静吧。六次的绘画游戏工作坊,带给我了六个问题:Q1.什么是真实?他们这样“非常人”的思想行为是真实的吗?Q2.什么是美?美只有一种形式吗?Q3.如何建立规则,如何打破规则?Q4.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思想?Q5.怎样才能达到满足?Q6.家是不是最安全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我报名学习了心理咨询师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认识。A1.自我的感受就是真实的,自然的身体反应就是真实的。A2.成熟的过程会消除二元论,会让我们更包容,美好的东西不是浮于表面,由内而外的美更长久。A3.社会是需要规则秩序的,探索边界的同时要有底线。A4.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勇敢一点,逃避和伤害自己都无法真正的消减痛苦。A5.知足常乐已经被说的老掉牙了,学会自洽,会使生活轻松一些。A6.童年的伤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爱来弥补,有爱的地方才能让人感到安全。或许,心理卫生中心是一个有爱的地方。
主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大学美术馆、四川大学艺术与医学健康研究中心
艺术总监:熊宇、许亮、王莉莉 临床总监:郭万军 临床学术支持:张骏 策展人:朱月 观察员:马飞 统筹:周子仪、吴昊恒 协调:余建英、陈娟、余良明 参与医护人员:曹秉蓉、陈娟、郭万军、寇晓敏、李佳峰、司徒明镜、叶应华、余建英、余良明、张骏、卓瑜(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参与艺术家:陈镪、陈美聪、蒲粤梅、上官凯莉、魏震、王若云、王好晴、严俊雄、张佳颖、周子仪(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参与设计师:陈家喻、陈乐瑞、陈恬、陈铮羽、杜昌林、郭旭、侯孟伶、李佳颖、廖礼琳、刘佳韵、罗琪瑶、唐利枭、王裕、王郑畅翔、韦敏、吴昊恒、向根玉、谢佳颖(18级)、谢佳颖(20级)、燕阳、杨光、张逸帆、周婧(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特邀创作机构:华西心理卫生中心